国际商报记者 晏澜菲
当前,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中强调了数字贸易的重要地位,并围绕市场开放合作、数据要素建设、国际规则对接与制定等方向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上海自贸试验区围绕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推进数字技术应用、扩大数据开放共享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先行先试,这些先行先试的经验已于近日向各自贸试验区和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注重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能,加快推进电子单据应用,实现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互联互通。依托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加速拓展电子提单的应用,累计签发量突破55万份。上海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条数据交易联盟链,挂牌交易超过5000个数据产品。
据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从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需求密集的重点领域入手,推进公共数据场景的授权落地,在明确公共数据流通、开发、使用等全流程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300余个政府数据集。相关企业依托这些数据集开发了浦东养老资源“一点通”、浦东“生活通”、浦东“便民服务查”等便民应用,以数据开放赋能群众智能化、便利化生活,推进智慧城市网络建设。
“通过规则对接,上海数字贸易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2024年,上海数字贸易进出口达到109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规模占全国的30.1%。”吴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数据转型路径,提升数字赋能效果,做好数字支撑服务,进一步促进数字贸易及数字经济发展。
距离上海自贸试验区不远的江苏自贸试验区同样开启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加速模式。近日,苏州国际数据港“数据要素×产业促进中心”在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投入使用,该中心是一个集创新孵化、研发服务、产业应用、供需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能够满足国际数据港入驻企业的算力需求。同时,全国首创的企业数据跨境流动一站式服务平台“苏数通”,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提升数据跨境申报效率。据苏州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释放虹吸效应的苏州国际数据港,在数据服务、数字孪生、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信创商密、汽车智能化等赛道已引进80多家数据企业入驻。该负责人表示,作为江苏改革的先进者,苏州片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催化技术裂变。园区不仅要种好国家“试验田”,更要让数据养分渗透到每棵企业“秧苗”的根系。
从数据跨境制度创新到大模型技术突破,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要素市场成型,北京自贸试验区也描绘出了一张“技术+制度”双轮驱动的数字经济蓝图。
当前,北京构建了以“首个场景化、字段级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全市域便利化改革+动态评估优化机制”为模式的综合管理体系。
“我们升级打造了灵活开放的负面清单政策体系,按照‘1+N’总体框架及动态管理机制,紧扣北京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实际需求,遴选医疗器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贸易物流、银行、公募基金等5个领域制定第二批负面清单,扩展行业覆盖领域。”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总工程师徐磊介绍称,北京首批指导朝阳、海淀、昌平等区,分别选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使用需求迫切、清单场景匹配度高、合规能力强的企业,开展自贸试验区外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一企一策”应用试点,扩展政策适用区域。同时,明确提出,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正式发布的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涵盖领域,北京自贸试验区可参照使用。
正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