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见习记者 董鑫
作为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六大主论坛之一,数字经济出海国际合作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论坛聚焦数字经济出海与国际合作主题,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项目创新协同、共建产业合作枢纽,探索数字经济企业出海服务特色范式,引领推动国际创新合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双循环战略深化驱动下,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已从可选项跃升为关乎未来发展的必选项。北京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承载地,将与国际组织、专业机构、全球企业一道,共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全球数字经济服务网络,共同开拓新市场、探索新模式,为全球数字经济企业来华发展,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搭建广阔舞台,共享数字经济巨大机遇。
数字产业出海正在加速。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业务收入达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利润总额达6721亿元,同比增长12.8%。软件业务出口保持正增长,今年前5个月,软件业务出口额达2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3%。
不过,出海只是第一步,如何从“走出去”到“融进去”,既考验企业运营也考验监管模式。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荣誉理事长、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世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企业出海面临进场入驻、合法经营、合理竞争、风险管控、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多重挑战,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国际和地区组织应该携手合作,助力企业稳健出海和在海外市场正常经营。
开源开放是数字技术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今年以来,DeepSeek、通义千问等引发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源浪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源开放对于新兴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和赋能意义重大。新兴技术的平权和普惠化发展,意味着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技术来赋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出海企业日益增多,使数据跨境流动场景与需求不断增加。国家数据局国际合作专班一级巡视员李欲晓表示,目前,国家数据局已完成北京、上海等地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案工作,对汽车、医疗、零售、种业等17个领域的数据出境便利化流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希望与各国数据监管部门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数据高效便利流动的模式,推进企业出海以及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成本进一步下降。
作为全国首个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行、一站式服务数字生态出海的创新平台,北京出海基地致力于整合全栈式出海生态资源,成为服务京津冀企业“走出去”的首发站和外资“引进来”的第一站。北京出海基地已被纳入《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和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在其成立一周年之际,该基地“要素服务站”创新服务站在论坛上亮相,其中,产品数字护照(电子信息)注册管理试点将建设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中心、开展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构筑产业链信任基石。出海基地数据跨境服务站依托大兴自贸区数据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专用数据跨境流通基础设施,发挥数据跨境合规专业能力,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数据合规出境服务。
慧贸天下创始人、贸易科技联盟秘书长杨泽涛在论坛现场发布的“信贸链”开源产业操作系统,是利用区块链、AI技术打造的支持全链路贸易运营的数字底座。利用产业操作系统接入“信贸链”,贸易主体可与上下游伙伴进行无缝协作,完成从营销、物流、通关到结算等贸易全环节的数智化,实现数字贸易的全面升级。政府机构可利用该系统构建数字化产业赋能平台,实现行业数据共享与监测,推动监管优化与政策精准落地;品牌商、生产厂商等货主企业可利用信贸链开源产业操作系统打造智能中枢平台,构建数字化营销、自动化物流、智能化关务、在线结算与支付等运营能力;物流、金融、认证、法律等服务商可利用该系统构建数字协作底座,实现服务产品的线上化、标准化,有效触达客户,全面提升服务体验。
正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